伤口的护理

引言

人体皮肤破损时就会形成伤口,若处理不当,便可能会受到细菌感染。皮肤的老化及慢性疾病亦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所以认识伤口的种类及正确处理伤口的方法十分重要。

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由表皮丶真皮及皮下组织组成。具保护丶感觉功能丶调节体温丶分泌丶排泄丶防疫及制造维生素D等功能。

伤口愈合的过程

伤口的愈合过程可分为发炎期丶增生期及重整期3个阶段。愈合的时间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外在和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伤口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丶重复受损丶受细菌感染或受到不当的处理(如使用无效的消毒剂或敷料)等,这些都会减慢伤口愈合的速度。
内在因素: 年老丶疾病如糖尿病丶长期使用药物丶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破坏血管)丶酗酒(影响营养吸收)等,这些都能使免疫力下降,使伤口易受感染,影响愈合。

伤口的种类及护理方法

急性伤口: 急性伤口多由损伤引起,如擦伤丶割伤丶烧伤或烫伤等。当意外发生时,应保持镇定,评估伤口的位置丶其严重性及出血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没有异物的出血伤口,可以采用「直接压法」,在伤口上直接施加压力,维持约5-15分钟,以制止伤口出血。然後清洁伤口并包扎妥当,以免伤口受到细菌感染。若止血无效或有异物藏于伤口深处,不要试图取出异物,以免引致大量出血,应立即到急症室求医。 如果伤口污秽,尤其染有泥泞或铁锈等不洁物,而伤者从未接受过破伤风疫苗,或已接受疫苗注射超过10年者,便应接受破伤风疫苗注射。整个疗程包括3次疫苗注射,完成疗程後约有10年免疫能力。如果是烧伤或烫伤,处理原则应以降温为主,以免热力扩散至皮肤深层,可以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然後再用消毒无黏性敷料包扎伤口。若情况严重,便应送院诊冶。
慢性伤口: 指无法在4 个星期内愈合之伤口,如压疮和静脉性溃疡。慢性伤口需以无菌技术定时清洁,再以无菌(防敏感)敷料包扎,以免伤口受到感染,亦可加快愈合速度。伤口敷料之选择需视乎伤口状况及护士的指示而定。患者亦须保持均衡饮食(以摄取足够营养),并做适量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以助伤口愈合。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压疮,又称褥疮,常见于长期卧床者,是因为皮肤长期受压丶磨擦和潮湿所引起,多见于骨突处,如骶骨丶足踝等,故处理原则是定时转换姿势,以减低伤口受压。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及增加活动,若患者活动能力有限,需由家人或照顾者代为转换姿势。注意避免磨擦皮肤,以减少皮肤受损。为了保持皮肤卫生和伤口清洁,患者要每天沐浴和清洁伤口,若衣物丶床单弄湿了或敷料湿透时,便应立即更换。此外,摄取足够营养以保持皮肤的健康也很重要。

护理伤口的原则

(1)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换症(洗伤口及换敷料)时须执行无菌技术,确保所用物料经过消毒杀菌程序。
(2) 促进痊愈 使用胶布或绷带包扎时,不宜过紧,以免压着伤口。如患者不便转动,便要按时协助转换位置,以免阻碍血流供应。注意均衡营养,有助伤口愈合。
(3) 减少伤害 避免伤口受到不必要的损伤,如受压丶磨擦或敷料敏感等。

护理伤口要点

护老者须知

- 护老者可按医生的指示陪同长者到就近的诊所换症,体弱或行动不便者可申请社康护理服务,详情可在覆诊时向医生查询和要求转介。家人宜留意伤口有否被感染的徵状,有需要时提早覆诊。

伤口感染的症状

局部症状: 伤口有痛楚丶红肿丶发热丶水状渗出物丶腐烂丶异味丶出血或含脓等情况。
全身性症状: 发烧丶震颤丶呼吸和脉膊加速丶头痛丶恶心丶食欲不振或身体不适等。

如有以上问题出现,情况转坏或伤口长期未能愈合时,应尽快求医。

安老院舍员工须知

皮肤检查与伤口评估及记录

目的是为了预防压疮和避免皮肤感染。护理员应定期为体弱丶行动不便丶失禁或长期卧床的院友作皮肤检查。护理员可于替院友更换衣服丶洗澡丶更换尿片丶转换姿势或协助社康护士换症时,观察院友的皮肤状况,特别是身体受压的部位。如发现皮肤变红或破损,应增加姿势转换的次数及作适当的伤口处理。准确的伤口评估与记录,有助监察及掌握患者之伤口复原情况。评估范畴包括受伤的原因及病历丶伤口的位置丶状况(颜色丶大小丶深度丶渗液及感染徵状)丶疼痛程度及患者的营养状况。建议每1至2周评估1次。若发现伤口受感染,应尽早延医诊治。

常用之清洗剂及敷料

生理盐水( 0.9 % NaCl )是常用的清洗剂,它与人类的体液浓度相近,不刺激伤口组织及较少引起痛楚。 而消毒剂可能会刺激伤口或引致过敏反应。

一般没有细菌感染的伤口,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不需使用消毒剂 。若伤口受细菌感染,则应按医生指示处理。

一般使用之敷料包括:

纱布: 可吸收渗液。
透明薄膜式敷料: 透明半通透性之敷料,具透气丶防菌及防水之作用。
透明薄膜式敷料: 能软化黄色腐肉,把坏死的组织除去;可吸收渗液,移除时不会黏着伤口基部;可减少换药次数。
抗菌性敷料: 具杀菌能力,须由医生处方。

洗伤口程序(换症程序)

换症前的准备

- 在换症前的2小时内应尽量避免扫地丶抹尘等工作。
- 保持光线充足。
- 已消毒妥当的换症车(先用洗洁精及水清洗,然後再用70%火酒消毒)。
- 物料:可选用用完即弃的换症包(包括无菌症巾丶钳子丶盛器丶棉花球丶及纱布等)丶清洗剂(依据医生指示)丶口罩及手套(需要时)丶污敷料袋丶绷带丶胶布及剪刀。
- 安排患者于舒适的位置,以方便换症,并要保障患者私隐及避免着凉。
- 换症前用梘液彻底清洁双手。

无菌技术的换症方法

- 开启无菌换症包及排好钳子。
- 将适量清洗剂倒进盛器内。
- 用钳子将旧敷料除去(若换症包内只有两只胶钳,可戴上即用即弃的胶手套,把旧敷料除去)。
- 如果敷料与伤口黏连,先将外层敷料除去,再用生理盐水将内层敷料浸湿後揭去。
- 用过的钳子和旧敷料应放在污敷料袋内。
- 用另外两只胶钳清洗伤口和处理无菌敷料。
- 用钳夹起沾了适量清洗剂的棉球,由内而外抹拭伤口,每粒棉球只用1次,不断重复此步骤,直至伤口清洁为止。
- 用纱布将伤口轻力印乾。
- 盖上无菌敷料,用胶布或绷带适当地固定敷料。
- 注意整个过程,不要用手触碰消毒敷料或伤口,以免伤口受污染。

换症的善後工作

- 将所有用完即弃物品放在胶袋内扎紧,并放进垃圾箱内。
- 换症後必须用梘液把双手彻底清洁。
- 把伤口的情况记录于安老院院友个人健康记录内。

请按观看「居家安全:伤口的护理」
短片(广东话旁白配以简体版字幕)

请在下载短片的文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