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要小心

由于长者调节体温的机能日渐衰退及皮下脂肪减少,所以每当天气转寒,便较容易因体温下降而感到不适;若体温有较大幅度下降时,便有导致低温症的危险。此外,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如哮喘的长者,亦会较易因天气转冷而病情恶化。

什麽是低温症

低温症是指人体的核心温度,降至摄氏35℃或以下,即华氏95℉或以下。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丶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酗酒的人士,均较容易患上低温症。

较轻微的低温症患者,会出现皮肤和手脚冰冻丶面色苍白丶神志迷乱丶说话含糊不清丶脚步不稳及不自觉地震颤等病徵;不过,部份长者可能因身体震颤能力减弱,而没有震颤的反应。若体温继续下降,患者会停止震颤,肌肉逐渐僵硬丶心跳减慢和神志不清。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血压降低丶心律不齐及昏迷的症状,并有心脏停顿甚至死亡的危险。

所以,如发现任何人士有低温症的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求诊或把患者送院救治。虽然低温症在香港并不普遍,但长者仍须采取有效的御寒措施,保持体温正常和稳定,保障身体健康。

御寒措施

1. 留意天气

密切留意天气转变,尤其当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丶或香港天文台发出寒冷天气警告时,更应提高警惕,以防因严寒而引致体温过低。香港天文台「打电话问天气」热线:1878 200 。

2. 适当添衣

宜穿足够的御寒衣物,质料以乾爽丶轻便丶舒适丶透气和保暖性能好为佳。不要穿得过分臃肿和紧身,以免妨碍血液循环和影响活动,增加跌倒的风险,宜选用棉质内衣裤,避免毛绒衣物纤维直接接触皮肤,以免乾燥的皮肤更为痕痒不适。若长者有失禁的情况,宜勤更换湿了的尿片及裤子。另外,不要忽略帽丶头巾丶围巾丶颈巾丶手套和袜子,要确保头丶颈丶手和脚部都温暖。

3. 御寒饮食

宜多饮用及进食热量较高和容易消化的热饮和热的食物,如热奶丶热汤丶粥丶粉丶麪和饭等。每天要有足够的分量,尤其是水分,可以小食多餐;同时要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高脂肪及高盐分的食物。此外,不要误信饮酒可以取暖;由于酒精能令血管扩张,在饮酒後会即时感到温暖,但之後却会加速身体热能的流失,所以绝非保暖良方。

4. 家居保暖

保持家居环境温暖及空气流通,留意门窗及墙壁是否有破损,令寒风从隙中吹入屋。若选用电暖炉,一定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电暖炉要远离门口丶通道丶或易燃物品;并要避免电力负荷过重及小心过热,以免发生火警或灼伤等意外。在各种暖炉中,以充油式电暖炉较为安全。此外,对热力感觉减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及暖身器。

5. 适当活动

尽量留在室内或有阳光的地方。如必须外出,要适当穿着保暖御寒衣物,并避免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的环境或寒风中。要尽量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此外,作适量运动可使身体产生热能,帮助维持体温,亦可以保持关节灵活和增强血液循环。

6. 保健防疾

作定期健康检查和依时覆诊,及早找出和治理容易引致体温过低的疾病,如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7. 关怀增暖

家人及亲友的关怀和协助,能鼓励及提醒长者作出恰当的御寒措施。若认识独居或患病的长者,请常致电或探访问候,多加关怀,使长者倍感温暖。如有需要,可使用民政事务总署的御寒中心。

天寒地冻,能小心做好御寒措施,便可温温暖暖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