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長者健康專訊

第16期

保健貼士

健康食品

近年,市面上的「健康食品」大行其道,除了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外,亦有一些含有草本成分、蛋白質、酵素等的產品,聲稱可「排毒」、增強抵抗力、加強記憶,甚至可以預防某些疾病。「健康食品」不是藥物,既不能用來治療疾病,亦不能代替天然食物,因為天然食物始終是營養素的最佳來源,最易為人體吸收和利用。雖然有部分研究指這些產品內某些物質對預防疾病、改善身體機能或紓緩某些症狀有一定作用,但卻未有足夠數據可確定其安全性及有效劑量。此外,這些聲稱對身體有益的物質經過提煉和加工處理後,其功效有否被降低或改變,仍是未知之數。有部分商人為了增加銷路,可能會以一些科學不能證實的聲稱效用,如「提升活力」、「吃後令人容光煥發」等,誇大產品的功效,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消費者切勿道聽途說,未經認真考慮便購買和服用市面上的「健康食品」或補充劑。如認為有需要或計劃服用這些產品,宜先徵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並注意以下幾點﹕

1. 產品標榜含高劑量的補充劑可能對身體有害。

  • 例如服用過量維生素C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增加患腎石和尿道石的機會。

2. 含「天然」成分的產品不一定安全和沒有副作用。

  • 例如部分鯊魚丸樣本曾被測試出含有懷疑致癌物質。

3. 服用後會否對該產品產生倚賴性,停服後會否出現副作用等。

  • 例如排毒產品的成分大多含纖維素或輕瀉劑,幫助通便,長期服用會令腸胃對該產品產生倚賴性,停服後若進食不足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則反而會令便秘的情況惡化。

4. 自己的健康狀況與藥物的化學反應。

  • 例如魚油丸有抗凝血液功能,有助防止血塊形成,減低血管閉塞的機會。但正在服用抗凝血藥(俗稱薄血丸)的人士若同時進食魚油丸,有機會令血液過度稀釋,容易引致內出血和中風。

5. 服用後會否對該產品產生過敏反應。

  • 例如對海產類食物敏感的人士於服用含甲殼類成分的「健康食品」後,可能會有皮膚痕癢、紅腫等症狀。

想確保身體健康,最有效的良方就是飲食均衡、適量運動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若身體有病,切勿自行服用「健康食品」作治療,應接受醫生診治,否則可能會錯過及早醫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