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

冰敷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一般可利用冰袋直接敷治或用冰水浸治患處,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每次之間可相隔最少兩小時或根據醫護人員指示使用。如使用冰水浸治法,冰與水的比例應約為一比一。

目的:

直接降低患處的溫度,調節患處的血液循環,達至消除瘀血、止痛丶去腫和加速痊癒和放鬆肌肉的效果,以紓緩急性炎症。

適用症狀:

急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有紅丶腫丶痛丶熱的症狀),例如拉傷或扭傷肌肉丶筋腱或韌帶,急性退化性關節炎和痛風症等。

注意:

以下情況在施行冰敷前,應先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查詢:

  • 患有心臟衰竭或高血壓人士,在身體大範圍施行冰敷
  • 皮膚感覺受損(例如難於分辨冷熱的感覺)
  • 敷治位置接近眼部丶肩膀或頸部
  • 皮膚受感染或受損

禁忌:

以下情況,不宜使用冰敷:

  • 血液循環受損(例如患有血栓性靜脈炎丶外周血管疾病)
  • 患處皮膚有慢性傷口或出血
  • 曾對冰敷有過敏反應
  • 或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士)

患處反應:

冰敷時,患處會先感到冰冷,及後數分鐘會感到麻木和皮膚變紅,這些現象應於冰敷後約十五分鐘內漸漸消退。若患處於敷治期間或冰敷後有持續的紅疹丶痛楚、病情加劇或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物理治療師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

應用:

適當的冰敷,若能配合適當的護理和其他治療方法,包括:適當休息、抬高患處及復康運動,則效果更佳,若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其他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