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如何預防和處理患者走失?

根據二零二一年的一個本地調查發現,有近三成認知障礙症患者曾試過走失,較14年前的數據微升。

走失的後果可以非常嚴重,患者不但有缺水缺糧之虞,還有機會遇上惡劣天氣、交通或跌倒意外,令健康及生命受到威脅。以下是我們給護老者提供的一些建議,以減低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失的風險。

處理走失的正確觀念

認知障礙症患者因出現認知障礙以致未能辨別環境及方向,容易迷路甚至走失,因此不少護老者或會採取約束的方法,禁止患者走動或離家。可是,單靠限制患者的活動及使用約束物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令患者反感,破壞與護老者的關係,同時亦會加速患者體能和智力的退化,令他們更容易被激怒和產生混亂。

如何預防患者走失?

護老者要預防患者走失,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找出患者遊走及離家的原因,例如:是否要如廁?想尋找食物?還是無所事事?或是認路有困難?當瞭解原因之後,護老者便能夠有效地作出安排,減低患者離家的誘因。

此外,護老者亦可以利用有規律的生活習慣、環境的設計和輔助器具來減低患者走失及增加尋回的機會。

1.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
  • 保留患者熟悉的環境及生活習慣,以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 安排一些患者熟悉又可應付的活動,這樣既可減少午睡或晚間遊走的機會,亦可分散患者離家的意圖
  • 陪伴患者外出,舒展身心,例如和他們一起到公園或商場內閒逛,或選擇一些視線不會被阻擋而設計安全的步行徑,以便患者能夠『自由散步』
2. 善用環境提示及輔助器具
  • 利用圖畫或文字作提示,增加患者辨認環境的能力 (圖一)
    圖一: 圖中顯示在家居廁所牆上, 張貼一個中文字「廁所」標貼, 及 一個「女士」黑色圖像的標貼, 代表女廁
    (圖一: 利用圖畫及文字提示廁所的位置)
  • 利用顏色或布簾隱藏出口,使患者不易察覺。亦可考慮加裝防盜鏈,使患者不易外出,但護老者必須顧及患者在危急時逃生的需要
  • 考慮使用電子響鬧工具,例如:離床警報器、感應門鈴、防走失警報器 (圖二)等,讓護老者即時得知患者正離開住所
    圖二: 圖中顯示一個防走失警報器,它有兩部份,一個可掛在頸上的黑色圓形裝置感應器, 及 一個可扣在身上黑色方形裝置顯示器
    (圖二: 防走失警報器)
  • 此外,為了防患於未然,護老者可以為患者配戴刻有患者姓名及聯絡電話的手鏈或頸鏈(圖三),以便其他人在有需要時可聯絡護老者
  • 亦可善用科技,在患者的智能手機或手錶安裝特別為認知障礙症患者設計的「定位追蹤」程式,以便追蹤患者位置
  • 可以預先製作有患者近照及特徵的「尋人啟示」,方便透過尋人平台或社交媒體發放資訊
  • 應讓鄰居或大廈的物業管理員認識患者的狀況,從而提供協助及注意其行蹤
  • 護老者亦應隨時備有患者的近照,以便在長者走失時可以立即報警求助
    圖三: 圖中顯示一個圓形金屬牌, 刻有患者姓名及電話
    (圖三: 刻有患者姓名及聯絡電話的名牌)

走失後的處理

事實上,走失是有可能會發生的,因此要留意以下事項:

  • 家屬應保持鎮定
  • 如有安裝特別為認知障礙症患者設計的「定位追蹤」程式,可以翻查「定位追蹤裝置」的資訊
  • 若是從家中離開,應盡快聯絡管理處,盡量回想最後見到他/她的時間及地點或得知他們最後出現的時間及地點,以查詢可能的行蹤
  • 立即報警,並將其特徵資料告知警方,例如衣著、身型、外貌
  • 最好預先製作「尋人」短片或啟事,以便意外發時可迅速透過尋人平台或社交媒體發放
  • 建議有親友留守家中,讓患者自行回家時有人能提拱協助
  • 嘗試尋找可能會前往的地方,例如舊居、過往的工作場所、經常到的地點或以往有連繫的地方
  • 將事先記下的八達通號碼告知公共運輸機構,尋求協助
  • 如患者在港鐵附近或站內走失,應立即通知職員進行乘客廣播

結論

如果要減低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失的機會,最重要是護老者多與患者溝通,熟悉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需要,解決患者遊走及離家的誘因。亦鼓勵護老者多與家人商量,分擔看顧患者的工作。如有需要,護老者可諮詢醫護人員,尋求協助。

相關影音及刊物套裝: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二)」中度至嚴重程度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