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 - 溝通技巧

認知障礙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患者的記憶、思考、語言、理解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由於思考能力、記憶及語言能力降低,容易令患者和護老者之間的溝通出現困難以致衍生其他行為和情緒問題。

導致溝通困難的因素:

中間一個大圓型,寫有「溝通」。外圍有三個較小的圓型,分別寫有「患者」,「環境」和「照顧者」。
患者的因素:
  • 記憶力衰退,令患者未能同時記着多項資料以作出相應回答,亦難於找到適合的字詞表達自己
  • 判斷能力和理解能力減低,不能明白他人說話內容及執行較複雜指示,會誤解別人的表情、語氣及動作
  • 較難集中精神
  • 書寫及閱讀能力下降
  • 不懂表達個人情緒,情緒較易波動或發怒
  • 忘記正常社交禮儀,有時會打斷別人的說話及對別人說話作出不適當回應
照顧者的因素:
  • 說話太快、聲調太高,對患者構成壓力
  • 說話內容過多,令訊息變得太複雜;或太多不必要的動作,使患者分心或誤會
  • 由於身心疲累,產生沮喪和失望,不能平靜和耐心地和患者溝通
  • 不適當的語調,例如:大聲說話會使患者誤會受到責備或遭受不禮貌對待
環境的因素:
  • 噪音滋擾
  • 光線不足
  • 指示或標示不足

溝通技巧:

  1. 保持環境寧靜,減低噪音的干擾,有需要時可先關掉電視機或收音機
  2. 應與患者面對面,保持眼神接觸,確定取得患者注意,有需要時,替患者配備合適的眼鏡
  3. 說話時語調要平穩及緩慢,如患者有聽覺問題,可使用助聽器及面對着他說話,不宜高聲或急促說話
  4. 說話要精簡,每句話只帶有一個訊息。避免用代名詞如「他」、「他們」、「這裡」、「那個」等,應以人名、地名或物件名稱作直接溝通
  5. 問題要簡單,每次只提出一個問題,答案不宜多於兩個,避免讓患者有過多選擇,例如:「你吃蘋果或橙?」比「你喜歡吃什麼水果?」較為好
  6. 留心觀察患者的表情、音調及動作,例如:開心、痛楚等,以便作出合適的反應及提示。適當時,用微笑和點頭給予患者鼓勵和認同
  7. 當患者忘記整句句子時,可以重複句子最後部份,以作提示
  8. 需要時,展示將要進行活動的物品,並配合動作解釋。例如: 拿着毛巾、肥皂及衣服,提示患者將要沐浴
  9. 談話時間不宜太長,因患者的集中能力較低
  10. 當患者不能集中精神時,可輕拍其手臂,呼叫其名字,著其休息一會,或喝杯水,以緩和精神及恢復注意力
  11. 切忌和患者爭論,可嘗試轉移話題分散患者的專注力以緩和情緒

結語

每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況和背景都各有不同,照顧者可以參考以上原則,配合患者的需要和病情的變化,適時調節應用的溝通技巧,加上耐性和同理心,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如有需要,請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意見。

相關影音及刊物套裝: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二)」中度至嚴重程度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