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 - 選擇合適的活動

引言: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成因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患者的記憶力、專注力、計算能力、語言能力、視覺空間、判斷力、問題解決和執行能力等都會受影響。合適的活動不但能延緩患者的體能和認知衰退速度和提升生活質素;亦增進護老者和患者之間的感情,改善彼此關係,減輕護老者的壓力。

活動是對認知障礙症普遍的治療媒介,形式包括個人、小組和大組活動。若兩個人或以上有共同目標及有互惠關係聯繫一起,彼此有互動,便成為活動小組。透過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悉心設計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可使患者改善體能、智力、社交能力、日常功能、從而獲得滿足感及豐盛的人生。

『個人訓練』:適合一些專注力較差及晚期認知障礙症患者,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

『小組活動』:安排約二至八位認知障礙症程度相若的患者參與,有指定訓練目標的活動。

『大組活動』:指超過八人的活動,如生日會、節日慶典、義工探訪或觀賞表演節目等。

活動類型:

以下是認知障礙症活動訓練常用的活動類型:

一個大時鐘和大日曆,提供導向資訊 現實導向
  • 透過不同的記憶輔助物品環境提示,使患者重新掌握時間、人物和地點等重要資訊,藉以改善精神混亂和善忘問題,適應生活,也幫助減少行為問題,亦可作為恆常活動以改善或維持認知能力。適合早、中期認知障礙症長者。
  • 記憶輔助物品包括日曆、報紙、時鐘、實物 (如生活物品) 等。
一張訓練認知能力的練習紙,需要從中找出相同的圖形 認知訓練
  • 透過一些程度合適而富有趣味的多元智能遊戲,訓練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改善或維持長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質素及社交與溝通能力。
  • 訓練媒介包括紙和筆、桌面遊戲、電腦應用程式等。
一張昔日生活物品照片,包括暖水壺、水杯、鏡子等 懷緬活動
  • 透過引導物與患者重温舊事,引發患者回憶及講述以往的經歷,多運用長期記憶及其他尚存的認知功能,改善情緒和行為問題。亦可增加語言運用、社交溝通、豐富生命意義及提昇自我價值。
  • 引導物包括舊相片、懷舊小食、舊日香港地方照片、昔日生活物品照片等。
梳洗用具包括: 鏡子、潤膚露、小毛巾、梳,可練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活動
  • 透過重複訓練患者的固有技能,多練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夠維持他們的自我形象及尊嚴。自理能力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多認知障礙症患者仍然有能力完成部份自理活動。
  • 自理活動包括梳洗、穿衣、進食等。
一張圖片,有眼、耳、口、鼻和手 感官刺激
  • 透過適量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味覺和本體感覺刺激,接收外界的信號,讓身體作出適當反應以改善行為和情緒問題。認知障礙症患者常因缺乏適量外界刺激而令身體機能加速衰退,甚至出現一些扭曲的感覺,例如看見黑影以為是實物。
  • 訓練用品包括具味道的食品、刺蝟球、電視、甜果醬等,活動建議包括聞一聞、嚐一嚐、音樂傳球等。
兩位長者在公園下棋 社交活動
  • 利用遊戲、活動來引導患者之間的互動,練習社交技巧,表達情緒。護老者會適時給予指引,並在旁協助及鼓勵。這訓練亦可訓練患者體能及改善智力,增加生活情趣,帶來愉悅的情緒。
  • 訓練用品/活動包括撲克牌 、塑膠保齡球、釣紙魚、拋沙包、下棋等。

策劃及設計活動 - 小貼士

流程:
  • 主要分導引、核心部份和總結,總時間約三十至四十五分鐘。
  • 現實導向: 3分鐘+核心活動: 25分鐘+活動總結: 2分鐘。
時間:
  • 固定時間-選早上/午睡後較佳。時間可因應患者專注力調節。
地點:
  • 宜選舒適、安全及寧靜的環境(關掉電視、收音機)。
設計:
  • 配合興趣,考慮長者的能力 - 認知能力、體能、視力、聽覺、合適的難度,逐步給予指引/示範。
  • 活動以富意義、無挫敗感、安全、低風險為原則。
以人為本:
  • 按個人的需要、長處、技能、能力、及興趣來設計活動。
活動的準備:
  • 物資可就地取材,善用患者熟悉日常生活物品如日曆、時鐘、生果、碗、毛巾、鏡等,既可強化認知,亦可更生活化運用於日常生活。
  • 使用工具可靈活變化,例如: 利用小毛巾代替皮球,來玩音樂傳球的遊戲,亦可做毛巾操等。避免激烈動作的活動或使用細小的物料和利器。
活動的帶領:
  • 活動需具彈性,可按患者的程度而調節活動內容、物資或活動模式,使其可以靈活轉變。
  • 活動的漸進變化可以從調整活動次數、難易程度、活動的時間等循序漸進 (例如是否需要較多計劃及組織能力、判斷力)。
  • 最重要是按患者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幫助讓患者盡量參與,有需要時才給予口頭/身體語言引導患者,協助運用剩餘能力,增加患者主動性和滿足感。

相關影音及刊物套裝: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
護老錦囊之 - 老年癡呆症照顧篇(二)」中度至嚴重程度 (“老年癡呆症”亦稱為“認知障礙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