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是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血管所加諸血管壁的壓力。通常量度壓力是以毫米水銀柱(mmHg)為單位,心臟收縮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或「上壓」,心臟舒張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或「下壓」。高血壓是指上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140 mmHg,或下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90 mmHg。
高血壓在香港相當普遍。據「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年人口住戶健康調查」結果顯示,15歲及以上人士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患病情況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每二十名15至24歲人士才有一名患高血壓,而65至84歲人士每二十名就有十三名患有高血壓。
若高血壓沒有適當的治療或控制不理想,會引至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腎衰竭等。因此,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壓是無聲殺手。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或延緩併發症。
由於大部份患者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建議成年人應定期量度血壓:
血壓分類 | 血壓水平 (mmHg) | 建議 | |
收縮壓 | 舒張壓 | ||
理想血壓 | 低於120 | 低於80 | 兩年內再次檢查 (75歲以上的人士,每年檢查一次) |
正常血壓 | 120-129 | 80-84 | 每年檢查一次 |
正常高值血壓 | 130-139 | 85-89 | 六個月檢查一次 |
高血壓 | 140或以上 | 90或以上 | 盡快約見你的家庭醫生聽取建議 |
此外,醫生在聽取病人的病歷及作詳細身體檢查後,會為有需要的病人安排其他檢查,例如血液檢驗、尿液檢驗、心電圖、胸肺 X 光照片檢查及眼底檢查,以找出高血壓的成因及併發症等。
要有效控制高血壓及預防併發症,患者需與醫生充份合作及自我監察,並注意生活上的調適:
如想獲取更多有關高血壓護理的資料,可參閱《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病友篇】》、《香港長者護理參考概覽-長者在基層醫療的預防護理》或請教你的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