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約90%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行為和心理症狀(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或稱BPSD) 。「行為和心理症狀」是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疾病進程的某一階段所產生的思維和行爲問題。 這些行為和心理症狀的嚴重性是基於病患的類型或階段不同,而症狀會有所分別。患者這些行為、心理症狀往往令護老者感到手足無措及帶來沉重壓力。
圖一
不適當之行為可能是下列原因引致:
圖二
當患者有一些異常行為或負面的情緒表現,對自己、家人或院舍的生活規律構成干擾,甚至妨礙其他人,便要及時處理。處理「行為問題」前,宜先瞭解行為問題產生的前因,以便對症下藥,預防日後再出現。
圖三
從患者的角度和處境作瞭解,分析問題的前因後果,釐定處理行為的目標,若「行為問題」是經常出現,最好記錄該行為以便分析之用,例如 : 其出現頻率、維持時間及形式等,從而決定採用什麼方式來處理。
✓ 了解患者現有能力,包括體能、智能和自我照顧能力等,以明白其需要
✓ 須明白和經常提醒自己,患者所說的和所做的,並不一定反映他們實際的意識和感受,亦非刻意不合作或給大家製造麻煩,而是疾病引致的後果
✓ 留意患者行為,保持鎮定,及早制止可能造成傷害的行為
✓ 與上司、前線職員或護老者尋求一致的共識及用相同處理方法及態度 ( 嚴謹或寬 鬆 ) ,並定期滙報、檢討進度
✓ 多採用獎賞的方法去鼓勵患者正面的行為
✓ 應盡量用體諒、忍耐的態度接納患者,以幽默、靈活方法化解難題
✓ 吸收經驗,尋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有需要,應轉介醫護人員跟進